English    中文

贸促会展
首页/ 贸促会展/ 行业动态
行业动态
会展新说 | 数字中国建设机遇下文化产业怎么做
发布时间:2023-04-21 发布者:dingjing

  近一段时间火热的ChatGPT,让我们真正了解到数字技术给生活带来的巨大变革。这些年,“数字”一词被赋予太多含义,似乎已经与未来划上了等号,即谁领先了数字技术就拥有未来的主导权。去年5月,国务院出台《关于推进实施国家文化数字化战略的意见》,今年又出台了《数字中国建设整体布局规划》,为从更高维度、更全面系统地推动数字中国建设指明了方向。在文化领域,《规划》指出,要打造自信繁荣的数字文化:大力发展网络文化,加强优质网络文化产品供给,引导各类平台和广大网民创作生产积极健康、向上向善的网络文化产品。推进文化数字化发展,深入实施国家文化数字化战略,建设国家文化大数据体系,形成中华文化数据库。提升数字文化服务能力,打造若干综合性数字文化展示平台,加快发展新型文化企业、文化业态、文化消费模式。政策激动人心,前景无限美好,文化产业该如何深度融合,以实现更好发展?

  首先,需要营造良好的文化数字生态环境。富有活力的创新数字文化生态有几个必要的因素,即良好的政策支持、完备的制度体系、健康的市场环境、企业的良性竞争、充足的人才储备等。政策和制度都在不断完善,各地政府也在不断优化市场环境,可以说,当前行业发展有沃土,但要形成文化数字化的创新生态环境,还有几个关键问题需要思考。传统的文化产业数字化转型需要加快拥抱新时代的步伐,当前文化产业数字化经济占比还是比较低的。我国文化产业的底座夯实,但是数字化的力度和活力还不足,这就导致整个市场的表现虽然乐观,创新浓度和市场接受度却远远不够。当然,可能是这方面的人才与市场处于不对等状态的缘故,当下具备数字技术以及数字思维的从业者不多,行业大多处于传统的文化产业发展模式。因此,营造良好的文化数字生态环境,既要考虑到整个大环境的转型升级,加大底层技术的开发应用,也要培养有数字化创新能力的年轻人,还要呵护和扶持创新的企业以及涌现出的新技术。只有这样,才能形成一个良好的文化数字生态环境。

  其次,积极丰富市场业态,探索新型文化消费模式。中国自古就有把文化作为奢侈消费品的传统,几乎每个朝代都有盛行的文化消费现象。当下,我国文化领域的消费远不及过往,传统的文化消费在年轻一代中并不常见。原因有三点:一是市场没有形成文化消费行为习惯;二是时代有属于自己的文化属性和特征;三是还没有找到一条合适的路径来打开文化消费的市场。也许,数字化就是形成新的文化特点或打通当代文化消费的一条必经之路。AI人工智能、CG特效、人机交互等技术手段,CG特效、VR/AR/XR、裸眼3D、全息、人机交互、沉浸式体验等新一代数字技术已经为数字化提供了丰富市场业态的技术。图书馆、博物馆、艺术馆等传统文化场所拥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如何通过数字化的方式将这些海量的文化符号和素材变为可触摸和可感知的数字文化载体,并通过生动的演绎方式将其表达出来?这需要技术的加持和大胆的尝试来形成全新的消费模式。如何利用这些技术,并结合传统文化底蕴打造成为不同的数字文化新业态?这需要进行全方位的探索。

  最后,寻求突破点,拥抱元宇宙,提升文化内容创新能级。元宇宙作为通往未来世界的一个入口,无论是技术还是内容呈现上,都最接近未来社会的形态。抓住数字化最终的衍生世界,通过这个虚拟的世界来更好地服务于当下,有助于打开新的突破口,形成数字文化产业的具象化、规模化。利用好元宇宙特有的体验和传播方式,打通线上线下的次元壁垒,让文化传播无限延伸到生活的每一个细节,让人们也成为文化数字化生产者的一员。赋能当下已有的文旅、文博、文创等文化消费场景,实现文化数字化的再创造、再传播,形成文化与旅游生态的“第三世界”,以此来增强未来技术与当下实体的关联度。拓展文化数字化的应用领域,将当下已有的元宇宙数字藏品、IP形象代言、数字分身、虚拟数字人等先进数字技术全面融入现实消费体验中,不断激活数字文化消费新能级。

  通往数字世界的大门已经全方位打开,数字技术为我们提供了通往未来的道路。我们始终要明白事物背后的核心逻辑,那就是坚持技术是为内容服务的宗旨,数字化只是全方位赋能我们的传统文化,形成新的文化表象,其内核还是一脉传承的。因此,只有我们文化从业者从更深层次去认同和理解中华文化的根与魂,才能在文化数字化的进程中产生更大作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