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贸企业如何应对涉外法律风险?专家:分三步走
发布时间:2025-01-23 发布者:gly_cn
“当前,世界经济延续低增长态势,展望2025年,世界经济并未进入衰退,但下行风险显著增加,国际贸易作为增长引擎的动力正在减弱,战争冲突、经济制裁和贸易工具化现象频发,使国际贸易的政策环境变得不确定。2020~2024年,全球经贸摩擦指数总体呈上升态势。在这样的大背景下,提升国际化经营管理能力以及增强涉外法律风险防范能力,对企业应对高标准境外监管、提高自身国际竞争力至关重要。”日前,在“中国贸促商法金华行活动暨浙江省贸促系统商事法律培训”上,中国贸促会法律部部长聂文慧再次强调了企业国际化经营重视商法工作的重要性。9位中国贸促会涉外法律服务专家团成员聚焦国际贸易热点难点痛点问题,分别围绕知产保护、信用体系建设、涉外商事仲裁、涉外商事调解等领域作了专题介绍和案例分享,内容紧贴涉外企业需求。专家提示,为防止企业遭受一些国家和地区在出口管制、经济制裁、技术性贸易措施等方面的严格限制,分三步做好全过程防控特别重要。
1第一步,重视事前避险。
“企业应将法律服务看作一项投资,而非一项成本,要签署好每一份合同。”谈及风险预防措施,中国贸促会商法中心业务主管雷雨清指出,“‘企业走出去,法律要先行’,要善用当地专业律师和咨询机构进行咨询。合作模式设计、海外架构设计、前期尽调、知识产权布局、税务筹划、退出、资金进出境。”同时,企业可根据需求,积极参加各级贸促会组织的商事法律培训,还可以个性定制与国际贸易及经贸热点相关的法律培训,贸促会会精准匹配涉外法律专家,内容包括但不仅限于RCEP原产地规则、信用证软条款、国际贸易合同合规、国际贸易陷阱及应对、出口管制制度、国际贸易合同中的不可抗力等。
2第二步,重视事中管控。
合同是外向型企业在国际贸易中明确双方权利义务的重要法律文件。国际商事争端预防与解决组织综合部主任贾珅提到,“要充分重视合同谈判,将交易的各个环节、可能出现的问题、纠纷解决条款及解决方式(调解、仲裁或诉讼)等详细约定清楚,从而降低因合同条款不明确、不合理而导致的贸易风险,如较常见的货物质量纠纷、付款延迟、交货期延误等风险。做好合同规范性管理,可以在贸易过程中减少因纠纷而产生的沟通成本、时间成本和法律成本等。要不断学习及适应国际规则,提升企业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和适应能力。”合同中可订立类似这样的“调解+仲裁”快速解决争议示范条款:凡因本合同所引起的或与本合同有关的任何争议,双方同意提交浙江省国际商事法律服务中心进行调解。一方当事人不愿意调解或调解不成的,该争议应提交中国国际经济贸易仲裁委员会浙江分会,按照申请仲裁时该会现行有效的仲裁规则进行仲裁。仲裁裁决是终局的,对双方均有约束力。双方同意本合同管辖法律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律。
3第三步,重视事后救济。
国际贸易中,由于涉及不同国家的法律法规和商业惯例,出现争议不可避免。商事调解作为一种非对抗性的解决方式,它的程序更加灵活、高效,成本更低,能够在不损害双方商业关系的前提下,较短时间内通过协商达成和解,有助于维护长期的商业合作关系,及时化解贸易纠纷,避免争议升级为法律诉讼,减少企业的争议解决成本、法律风险和潜在损失。若发生贸易纠纷,企业也可向浙江省国际商事法律服务中心寻求帮助。“浙江省商法中心是一家公益性调解机构,拥有一支学历高、专业强的工作团队,免费为浙江省企业提供商事调解、敦促履约、法律咨询等服务,帮助企业更好应对涉外纠纷。成立以来,累计受理纠纷案件1400余件,涉案金额超30亿元,为企业挽回损失近5亿元,公益性商事法律服务成效显著,得到了中外当事人的充分肯定。”浙江省国际商事法律服务中心副主任李春华谈到。除此之外,企业跨境经营中如果有任何问题,也可以咨询中国贸促会企业跨境贸易投资综合支援平台——贸法通网站或APP。该平台集法律查明、案例查询、经贸预警、培训会议、交流互动等商法服务为一体,全天候通过电话、在线、留言等多种方式、多种语言,及时、准确响应企业法律咨询。各位企业朋友们,你们都记住了吗?
(来源:浙江省贸促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