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凡 | 会展公司如何做好人资管理
发布时间:2025-02-13 发布者:dingjing
人力资源一词的英文为Human Resources,故而简称为HR。在企业中,HR已成为人力资源管理的代称,甚至成为任职人力资源管理岗位的代称。当然,“人资管理”这种说法也常听到。
企业人资管理的职责大体有三:一是计划管理,包括提供人力资源发展规划、薪酬计划和员工业绩考评(KPI)计划;二是员工管理,包括员工评价、招聘、辞退或退休的管理;三是员工的培训管理,包括企业管理制度和业务培训的管理。在薪酬管理上,国企按年度上报薪酬计划,批准后一般不能变动(主要指增加额度);而民企(包括外资企业)如业绩提高(尤其是利润超额计划指标),薪酬总额会水涨船高。两者激励作用有所不同。
会展企业人资管理的现状
从总体上看,随着中国会展业的规模化发展,会展企业对人资管理的重视程度有了明显提高。
国企的人资管理是从劳资、人事管理过渡而来的。近十年来,在国资系统深化改革的进程中,会展国企的人资管理持续进步,在绩效考核上尤多创新。与此同时,越来越多的会展民企配置HR岗位,以适应员工管理的规范化要求(劳动合同及其“五险一金”的管理),以及老员工退休、新员工招聘工作常态化的需要。少数大中型会展民企人资管理的专业化、制度化水平堪比中外合资展览公司。但数量庞大的小微会展企业人资工作无人管、不会管的落后情况,依然普遍存在。
从管理特点上看,大多数会展企业的人资管理呈现“一人岗”与“兼职岗”状况。
在中国,员工超过千人的大型会展企业极少。据我所知,国内员工人数最多的会展企业,应该是经营广州琶洲会展中心和承办广交会的中国对外贸易中心集团公司,其员工总数(含子公司)超过1500人。而员工总数在500-1000人之间的会展企业,预计全国不超过100家。员工总数在50人左右的(甚至10人左右)会展企业,总量应在万家以上。
由于大多数会展企业的员工人数不多,即便配置HR,往往只安排一人。而且此人还要兼职行政事务的管理工作。10人左右的会展企业难以配置HR。其人资管理工作一般由财务人员兼职,或是老板自己兼管。“一人岗”与“兼职岗”的人资管理,难以提升专业水平。
近两年来,由于疫情期间员工离职较多,加之70后员工退休潮和网络业务创新需求,招聘成为大多是会展企业HR的主要工作。我熟悉的武汉一家民营会展公司,员工总数20多人,但2023-2024年面试的应聘者就有200多人。
在薪酬管理上,许多民营会展企业对销售人员实行底薪+销售佣金的制度。其中,采行低底薪、高佣金的企业仍有不少。所谓高佣金,一般指佣金占员工个人销售额的15%以上。这种制度在存量市场(大多数会展项目的规模发展已达天花板)的如今,激励作用逐步减弱。00后员工不愿意做销售,往往与这种薪酬制度有关。
新形势下 优化人资管理的措施建议
01 公司当家人要重视人资管理。
会展业属于现代服务业,是人才密集型行业。人力资源是会展企业持续发展的主要生产力。因此,人资管理在会展企业的管理中举足轻重。上述武汉公司的当家人告诉我,小企业的经营管理如履薄冰,但人才是发展之基。因此要花功夫筛选新员工,找到适配的人。我认为,如此认知值得称道。
对于至今缺乏人资管理或没有配备HR的会展企业,建议补齐短板。正式员工超过25人的公司应配置HR,其可兼职行政管理工作。小微公司可明确由财务人员兼职,也可由老板分管。
对已配专职HR或设立人资管理部门的会展公司,建议对标先进公司(特别是对标国际会展公司),不断提升专业化的管理素质。
公司当家人应经常过问人资管理工作,要对人资规划、KPI考核及薪酬制度、员工培训工作提出具体要求。
02 提高HR的工作能力。
HR不懂会展业务、不了解会展项目管理的情况较为普遍。建议HR边工作、边学习,从外行变为内行,努力使人资管理服务于业务经营,解决“两张皮”的问题。
要改变HR被动应付公司领导、习惯于打杂的状况。HR应主动配合经营管理,成为有见识(提供人资管理方案)、有行动力、有绩效、可独当一面的管理者。
03 加强新人培养工作。
中国会展业伴随改革开放而发展壮大,一直是以年轻人为主的事业。在未来高质量的发展中,年轻人依然是支柱力量。目前许多会展企业面临业务骨干新老交替、业务技能新老转型的需求,但新人招不来、留不住、用不上的矛盾比较突出,以致影响企业发展。
HR应在这方面多用心用力,提出建议,拿出方案,争取支持,促使年轻人成为企业发展的新鲜血液,锻炼成才。
要解决招聘大学生但不重视实习生(管培生)打底、招聘管理性人才(如项目经理)但不重视“背调”、新人上岗但不重视安排师傅“传帮带”等问题。国企在招聘中存在的重学历、轻能力的现象,也是一个问题。
04 切实推动培训工作。
员工培训是会展企业的重要工作。要改变缺少规划、缺乏针对性和形式老套的毛病。对于会展主办方而言,建议在以下方面优化培训管理:
在培训内容方面,应重视外部形势的宣讲,主要包括政策/行业/市场的变化趋势与会展业的发展趋势两方面;应以问题导向方式,安排针对公司及其会展项目经营管理中存在的弊端、短板,改进方案(包括提高业务技能)的课程。
在培训方式方面,建议根据培训内容分层次进行,可分为管理、业务、员工等层次。培训形式也可以灵活多样。项目团队结合周会、月会可“以会带训”,安排“短平快”的培训。如销售话术怎样创新、新客户怎样拓展、项目自媒体的内容生产怎样促进销售,等等。每年要选派员工参加外部培训,如参加“中国会展集训营”活动。
在培训讲师方面,应建立企业内部讲师与外部讲师相结合的体系。内部讲师来自公司管理层和优秀业务骨干。公司当家人要带头做培训讲师。要鼓励管理层和优秀业务骨干当好培训讲师。外部讲师可分为两类:一是宣讲括政策/行业/市场变化趋势的专家,一是分享会展业发展趋势的专家。在培训课程安排上,应以内部讲师为主,外部讲师为辅。
在培训管理方面,要制定长期规划和年度计划,要有考核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