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会展·特别篇 | 思维与举措:会展生态被各方看好
发布时间:2024-04-29 发布者:dingjing
来源:中国贸易报作者:本报记者 兰馨
4月18日,第四届消博会在海南闭幕。本届消博会首次采用“1+N”全岛办展模式。消博会组委会闭幕通气会上公布的数据显示,本届消博会专业采购商超过5.5万人,较第三届增长10%。
4月19日,历时5天的第135届广交会首期闭幕。广交会首期突出先进产业和科技支撑,新能源、新能源汽车及智慧出行等领域的参展企业达10898家。
消博会,链接起全球消费大市场,吸引国际品牌奔赴中国海南;广交会,搭建起供应链平台,让中国的先进制造更好地走向全球。不难看出,会展生态在促进产业链、供应链平衡的过程中发挥出巨大的平台价值和促进功能。
消博会之于海口,犹如广交会之于广州。业界人士表示,会展是一座城市开放合作的平台和产业发展的“引擎”。
在近期国新办举行的国务院政策例行吹风会上,商务部提出继续坚持“政策+活动”双轮驱动,围绕六大主题、12大展会、52个消费场景,进一步做实做细“消费提振年”,鼓励地方、引导地方把重点展会延伸为城市盛会。
随着产业不断迭代升级,各地的产业发展规划更加体系化。例如,南京和青岛在推动产业链、供应链、价值链提升的过程中,利用会展这一平台实现展产融合、展城融合,并以产业矩阵思维打造会展生态。
南京 构建会展发展新生态
4月12日,南京市印发《南京市会展业高质量发展两年行动计划(2024—2025年)》(以下简称《行动计划》)。《行动计划》提出,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服务构建具有世界聚合力的双向开放枢纽,推进“一产业集群一品牌展会”,加快南京会展业高质量发展。
“会展业作为现代服务业重要组成部分,具有综合性强、产业关联度高、带动效应明显等特征。”南京市贸促会会长梁洁表示,展会作为产业发展风向标,汇聚最前沿产业信息和趋势,触发产业创新,周期性举办可带来持续性动态引领作用。
会展既能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也能带来巨大的社会效益。会展业因此受到各个地区和各大城市的重视。南京会展加快市场化、专业化、国际化、数字化、绿色化高质量发展,加速品牌展、特色展、规模展集聚,推进“一产业集群一品牌展会”展产融合布局,实施全域协同发展,形成现代化会展业新生态。
近年来,南京提出建设“国内领先、国际知名”的会展名城。
《行动计划》鼓励南京会展企业赴境外办展参展。加大对外宣传力度,加强与国际会展智库合作,开展会展新业态领域研究,推动南京会展模式对外输出,扩大南京会展业国际影响力。
《行动计划》提出,构建会展发展新生态。支持绿色生态会展,推进数智创新会展。培育新兴展览,鼓励在细分领域举办具有行业影响力的专业展会项目。持续优化会展营商环境。打造会展商圈国际地标。高水平规划运营会展场馆,全面提升南京承接大型品牌展会的软硬件能力。健全完善会展综合配套,强化会展产业链上下游企业联动。提升展会国际服务能力,提升国际展会通关便利化水平。
《行动计划》还提出,发挥展会平台经济强链、补链、延链赋能作用,推动会展与产业深度融合,形成上下游贯通、全产业价值链融合的展产发展格局。
青岛 涵养“全链共进”新生态
“以展聚力,以会活城。”青岛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青岛市会展产业链链长陈金国表示,青岛涵养“全链共进”新生态,加快进入现代服务业“链式”发展赛道。
记者了解到,《青岛市会展业“十四五”发展规划》提出,在建设“充满活力、富有魅力的国际会展名城”目标中,青岛重点打造24条产业链,会展产业链即是重要一极。
“依托重大展会,推动24条产业链扩能升级。”青岛市贸促会秘书长于伟表示,目前,青岛为每条链打造一个展会。
青岛方面提出,将会展作为塑强产业链、嫁接优质要素资源的有效载体。凭借高质量办展和“展产融合”效应,“会展+”模式正在持续助推城市产业经济发展。
在“全链共进”生态下,青岛加快了“引进来”步伐。据了解,当地近期引进了全国制药机械博览会、中国国际肉类工业博览会、中国高等教育博览会等12个行业展览项目落地。根据北京与青岛战略合作框架,将有10个展览项目落户青岛。此外,青岛计划引进柏林轨道交通展项目。
为进一步发展会展全生态,青岛推出了市、区两级会展扶持奖励政策。根据《青岛市促进会展业发展10条政策》,青岛在奖励扶持规模展会、数字展会、绿色展会、国际认证展会外,对大型市场化会议、资本运作、引进高端会展人才、宣传推广、市政府主办展会、纾困补助给予扶持。既符合青岛市会展补贴政策,又符合区级会展资金扶持政策的项目,最高可获得300多万元的补贴资金。
在稍早前举行的2024年青岛市服务业高质量发展大会上,青岛提出聚力做强做优会展业,坚持专业化、市场化、国际化,积极引办申办大型展会活动,发展绿色会展、数字会展,着力提升会展质量。此次大会上,青岛还发布了加快服务业高质量发展工作体系和服务业发展的政策措施“新十条”。
会展是补链强链新平台
“去年,中国贸促会主办的首届中国国际供应链促进博览会以链为媒、以展带会、以会促展,展示了‘链’经济价值。”在对外经济贸易大学教授、博导,中国会展经济研究会首席研究员储祥银看来,作为全球首个以供应链为主题的国家级展会,链博会“以链为名”,诠释了会展助力产业链、供应链运转效能以及提升价值链的功能作用。
储祥银表示,随着产业链的发展,产业价值创造由不同部门间的分工合作转变为在不同产业链节点上的分工协作。产业链还有助于实现“1+1大于2”的价值增值效应。
储祥银说,产业链强调产业间的关联,关注产业联系、企业布局和分工协作;供应链侧重于企业间的关联,注重资源的转换、传递等供应关系。在分工和协作日趋深化和细化的现代化、国际化生产和消费中,产业链、供应链、价值链是国际商品、服务的生产和价值实现的重要载体和通道。
会展也是一种介质,是社会再生产的介质媒体,媒介促成商品、服务、要素的交易与协作,加速产业链、供应链流转。通过会展介质平台,各类发展要素得以汇聚,促进优质要素组合配置,提高要素使用效率,提升产业质级,优化产业结构,增加产品、服务附加价值,带来价值链的提升。
在社会化大生产过程中,不同生产部门、行业、企业之间,生产和消费之间的联系、协调日趋复杂和困难,存在多种形式的耽搁、延误和停顿。这导致资源配置不合理、生产效率低下。会展作为商贸活动,将散布于不同时间和区域的交易机会汇聚到一起,集中展示,促成交易和交易意向,提高交易效率,节约交易成本。会展成为国际产业链、供应链、价值链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是“构建现代市场体系和对外开放体系的重要平台”,是产业链、供应链、价值链正常运转的重要保障和助推器,是补链强链的新平台。
储祥银认为,链博会无疑将进一步推进中国重大会展题材体系的完善和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