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展大咖说 | 周景龙:未来会展需重视“社交+”场景打造
发布时间:2023-07-21 发布者:dingjing
来源:中国贸易报作者:周景龙
2023年转眼就要过去一半了,多数会展企业的业务量并未出现期待的快速反弹和爆发。虽然行业总量有所恢复,少数展会也出现了大幅增长的情况,但对于大多数展会项目来说,仍存在着参会观众“卖家多,买家少”“人旺财不旺”的状况。
近期以来,AIGC、ChatGPT等人工智能技术无疑是最受关注的话题,未来人工智能将影响到很多职场人的发展。但笔者认为,会展作为平台经济、体验经济、情感经济的赋能型产业,在AI时代的作用却反而会变得越来越重要。当然,固守传统模式是不行的,需要适应时代的发展而作出重大变革,才能摆脱当前会展企业所面临的困境。需要明确的是,未来展会项目一定要加强社交场景的打造。5月下旬,在博鳌举办的2023年中国会展经济研究会年会暨中国(琼海)会展经济论坛(简称中国会展经济年会),给参会者留下深刻印象的就是‘轻’论坛,‘重’社交。其中,举办的自由沙龙“会展季·博鳌会——疫后重逢蓝图绘”,以及健康晨跑等活动都加强了整个活动的社交属性。鉴于此,笔者从三方面解读社交场景对会展产业发展的重要性。
一是打造社交场景,展会主办方的重视是关键。从目前情况看,很多国内展会项目的社交场景设置比较简单,基本上就是会议、茶歇、晚宴的传统模式。社交则主要是参展企业和参会者自己的事情,与主办方的关系不大,主要是熟人之间的约谈、见面。可以说,多数企业不熟悉如何才能获得更好的参展效果,往往是展会开幕后静待观众自行参观,用一句话概括就是:参展企业“守株待兔”,观众“走马观花”。近日,笔者调研了多个城市的展会,其中很多展会还未到最后一天,参展企业的展位就已空无一人,提前撤展走了。归根结底,就是因为没有足够多的专业观众。当下进入互联网时代,消费群体获得各种商业信息的渠道多了,同类展会也多了,主办方还是采用传统宣传方式很难吸引到高质量的专业观众。与此同时,观众参观展会的主要目的也不再是获得各类市场信息和产品信息,而是希望能够结识到更多“正确”的人,未来达成合作。
有鉴于此,展会项目需构建社交场景,通过策划体验感、互动感、参与感,人性化很强的社交场景,才能吸引人流并留住人。相比于国外的会展项目在社交场景的策划及实施上,国内展会还存在较大的差距。之所以国内主办方忽视社交场景的打造,主要原因还是基于投入成本上的考虑。再有很多主办方多以销售驱动型为主,更注重当下的经济效益,而将客户体验放在次要的位置。
二是重视会展团队成员社交能力提升。社交场景构建除投入成本原因外,另一个主要原因是多数会展企业团队人员社交能力的不足。传统会展企业强调团队人员销售能力和执行能力,而未来更需要的是同时具备策划能力和沟通能力的高情商会展人才。也就是说,未来会展团队的社交能力对于展会的成功与否至关重要。一个拥有良好社交能力的团队,只有与参展商和观众进行良好的互动,才能策划出丰富多彩的社会场景,增加展会的吸引力和参与度。
这也意味着,会展企业管理者要重视团队社交能力的提升、培养和训练,如开展社交能力培训和教育课程,学习如何与参展商和观众进行有效的沟通和互动、如何策划社交场景提升参会者的体验。需要提出的是,演讲也是提升社交能力的重要手段之一,要有意识加强演讲训练,邀请演讲高手来分享他们的经验和技巧,提升团队成员的演讲能力。再有,就是多参加各类展览会议,沙龙等社交活动。多学习、多观察、多实践,就会在自己的展会中策划出更多可互动、体验好的社交场景。
三是社交场景策划和运营也要用好数字化平台。在今年的中国会展经济年会期间,笔者策划了一场非官方的社交场景活动—快闪共创小聚会。主要目的是探讨参会者如何通过会展活动结识更多新的人脉、寻求新的合作。活动流程说起来也很简单,但关链要做好线上线下的融合。首先,中国会展经济年会主办方在年会举办之前建立了会展经济plus群,多数参会嘉宾都在群里。需要提出的是,当下,具有互联网思维的会展主办方都在展前建立活动群,便于与会者沟通交流。但仍有主办方因担心观众和企业提前认识了,就不到展会现场了。并执着于通过主办方工作人员进行对接,导致团队对接工作量加大,无法照顾到大多数与会者。直接的后果是,多数参会代表未达到参会效果,也就没有下次参加的意愿。其次,策划快闪共创小聚会的话题,针对近期业内关注的热门话题,特别是业界亟待解决的问题,选择重点罗列出来,形成快闪活动营销海报。再次,将活动邀请通知发布到由笔者运营的会展共创营小程序,实现现场的短交互场景,如注册报名、签到、扫码支付、收藏等。关于小程序,笔者想说的是,目前很多会展企业没有发挥出小程序的真正价值,如很多会展项目都没有长期运营的小程序,有的小程序只是做个样子,并没有把小程序用好。最后,根据报名人员以及关注的话题快速组织线下聚会,三个人以上就可以成局。快闪小聚会的互动就是要让彼此加深了解,开展深度社交来设计的,如进行自我介绍、需求表达、案例分享、话题讨论等,可以帮助参会人员建立彼此间的信任,促成潜在合作机会。
未来,会展现场将是社交场景的现场,从而达到展前有效邀约、展中深度社交、 展后持继链接、最终实现共创共赢的目标。社交属性也是线下会展不可替代的价值,会展企业需要在社交场景策划方面加强与国外的交流,学习国外的先进经验和理念。同时,利用好会展数字化平台,加强会展社交的体验和效率,为参展商和观众提供更多的交流机会。只有如此,才能让会展活动具有粘性,实现展会平台效益的最大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