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中文

动态新闻
首页/ 动态新闻/ 经验交流
经验交流
新冠肺炎疫情对湖北外经贸企业的影响及对策建议
发布时间:2020-05-29 发布者:limeng

  新冠肺炎疫情在全球蔓延,世界经济和全球贸易遭受巨大冲击,国际贸易领域成为疫情危害的重灾区。虽然中国抗疫取得了阶段性重要成果,多数企业开始恢复正常生产和工作秩序,国内经济发展面临着逐步向好的重要转机,但是,疫情给我国外经贸发展带来空前严峻的挑战,也对我省外经贸企业的生存和发展产生重大影响和诸多风险。3月中上旬,我会通过在线问卷调查、个别访谈等形式,围绕疫情对我省外经贸企业的实际影响等问题,进行了全面了解和深入调研,为疫情后如何精准施策、促进外经贸企业发展提出了政策建议和工作思路。

一、调研基本情况

  此次调研共收到有效问卷793份,覆盖我省17个市州。受访企业中,民营企业占比83.9%;中小微企业占比82%以上;产品直接出口企业占比93.5%。这些企业的经营领域主要分布在农林牧渔、汽车及零部件、纺织服装、机械设备、化工产品等行业,业务市场主要分布在欧盟、北美、东盟、非洲、拉美、中东、中亚、港澳台等地。

二、疫情对我省外经贸企业的影响

(一)订单流失、履约受阻

  受疫情影响,客户流失、订单减少的企业占74.7%;延迟复工或用工短缺、在手订单履约受阻的企业占74.6%;未出运订单被取消的企业占41.11%。由于疫情全球蔓延,国外市场需求减少,造成在手订单取消或延期交付的情况明显增多。例如:黑旋风锯业股份有限公司已有100多万元订单被取消,预计还有1000多万元订单受影响;湖北三品源茶叶有限公司约500万元合同无法履约;中船重工中南装备有限责任公司已有1.2亿元合同因无法正常履约被对方要求终止合同。

(二)生产要素成本上涨

  疫情发生以来,各项生产要素成本均出现不同程度的上涨。物流运输成本上涨的企业占80.58%;原材料成本上涨的企业占72.64%;人力成本上涨的企业占67.34%。在疫情管控期间,十堰市泰祥实业股份有限公司为确保产品顺利交付,已支付额外物流费用50多万元,生产防护用品的原材料熔喷布由疫情前的2.3万/吨涨到40万元/吨,逆行复工企业的员工工资以日计算,最高达千元以上。

(三)经营收入普遍减少

  疫情导致95.33%的企业营业收入减少,流动资金紧张。预计全年经营收入将减少20-30%的企业占34.05%;预计将减少30-40%的企业占25.6%;预计将减少40%以上的企业占22.57%。在有境外投资项目的427家企业中,109家企业因资金链受影响、取消原定境外投资计划,占比为25.53%。

(四)国际市场开拓受阻

  为阻断疫情传播,设置入境限制的国家日趋增多,部分国家甚至宣布进入紧急状态,停工停产,禁航禁运,封城封国。全球已有200余场国际性展会延期或取消,随着疫情的持续,可以预见延期或取消的展会将更多。企业商务拜会、洽谈活动大幅减少,在手在谈订单和项目大多取消或暂停。除了与疫情防护用品、生活用品相关的贸易往来外,其他商务活动几乎完全停滞。

(五)数字化运营需求强烈

  为应对疫情,要求员工采取远程办公和自动化生产方式进行复工的企业占51.7%;认为需要加强网上办公培训的企业占70.24%;认为需要加强网上开拓市场、第三方平台网络直播培训的企业占60.28%;认为需要学习网上展会相关知识的企业占49.56%。

(六)生产经营信心不振

  对于未来经营预期,表示有信心在未来三个月内恢复正常生产经营的企业仅占37.8%;认为形势复杂、不能确定的企业占35%;对未来三个月预测持谨慎态度的企业占27.1%;还有部分企业表示将退出经营。原定上半年举办的国际展会陆续取消,象征我国外贸“晴雨表”和“风向标”的春季广交会宣布延期举办,一定程度上打击了企业再接订单的预期,经营者情绪低落。

三、疫情下我省外经贸企业面临的问题

(一)国际国内市场挑战加剧

  我省外经贸企业的主要市场分布在欧盟、北美和东盟,而这些区域大多也是全球疫情的重灾区,主要城市均采取了管控措施,导致非日用消费品需求急剧下降,订单减少。国际市场需求萎缩的影响传导到国内制造业,服饰、鞋帽、箱包、户外运动、汽车用品、美妆、电器、家具等生产企业受影响最大,部分以出口为主的企业转为内销,加剧了国内市场的竞争。外经贸企业在国际市场需求减少、国内市场竞争加剧的双重冲击下,生存和发展面临严重困难。

(二)产业链供应链“断点”“堵点”显现

  经济全球化的今天,各国相互协作、优势互补,产业链供应链相互嵌入。作为“世界工厂”,我国深度融入全球产业链,让产业链配套的企业保留下来至关重要。供应链最重要的两个环节在于上游供应商的稳定和下游客户的准时交付。疫情初期,主要是省内企业由于停工停产、物流不畅、原材料供应不足等诸多问题,导致订单不能履约。疫情全球蔓延后,下游客户因所在国发布管控措施停工停产,取消订单,致使我省出口企业再次遭受冲击。

(三)涉外商事法律纠纷风险增加

  突如其来的疫情将企业突然置于履约风险之中,令许多企业始料未及。自疫情发生以来,我会已为企业提供法律咨询230次,为我省近140家企业出具“不可抗力事实性证明”215份,涉及金额近15亿美元。然而,不可抗力事实性证明书中所证客观情况对具体某份合同的履行是否构成不可抗力免责事由,需要根据具体情况予以判断。如果双方就此产生争议,则需经过调解、诉讼、仲裁等争议解决程序解决。此外,疫情在他国爆发也导致国外客户履约不确定性增加,合同纠纷增多。大部分中小微企业缺少法律专业人才,对涉外商事法律风险防范认识不足,且涉外商事法律纠纷成本高、周期长,一旦产生纠纷,将耗费企业巨大的精力和财力。

(四)资金压力陡增

  疫情爆发至今,绝大部分企业处于停工停产状态,或是出口货物已到目的港,但因对方不能按时收货或拒收货物而导致货款未能回笼,没有经营收入,且出货渠道不通畅导致库存产品积压,资金占用较大。而企业支出项目并未减少,仍需承担厂房租金、水电费、到期贷款、员工工资等。部分企业为留住人才采取了积极的薪酬政策,停工期间全额支付员工固定工资,劳动用工成本负担重。此外,受疫情影响,企业物流、原材料等方面成本均出现上涨。多个国家要求抵港货物增加检验检疫审查,导致货物清关时间延长,仓储费用增加。多种不利因素叠加,造成企业资金压力陡增。

(五)对扶持政策理解运用不足

  为应对疫情,国家各部委、省政府及省内相关部门相继出台了一系列扶持优惠政策,以解决企业在投资、生产、经营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减少企业损失。大部分企业认为在要素成本、财政税收、金融保障、外贸出口等方面的政策对企业有较大帮助。然而调查中发现,仅有31.3%的企业表示对政策理解清晰,其余则表示对政策理解不充分或完全不知道。仍有部分企业未能享受到政策优惠,一些优惠政策尚未发挥出应有的作用。

(

  疫情蔓延初期,湖北作为疫情的中心引起了世界关注。尽管世界卫生组织明确表示从中国发出的货物不会携带病毒,仍有部分国家的海关要求对货物增加检验检疫程序,导致部分货物积压在港口。部分海外买家也担心疫情通过货物传播,对中方货物的安全心存疑虑。来自外部的质疑对湖北货物贸易出口产生不利影响,并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外资对湖北进行产业布局的信心。

对策和建议

(一)引导企业拓宽思路苦练内功,积极抵御内外冲击。

  关注疫情发展态势和国际市场变化情况,帮助企业差异化开拓国际市场,积极对接日韩、非洲等疫情预计恢复较早、受疫情影响较小的国家和地区,充分利用其原材料和市场,抢占全球复工复产先机;帮助健康安全、室内娱乐健身、母婴用品、宠物用品等疫情期间需求旺盛产品的生产企业积极对接国际需求;帮助企业在低位运行期间修炼内功,一是提高供应链管理、合规化管理、应急事件管理等企业管理水平,增强抗风险能力,二是提高产品的产业链层级和市场依赖程度,促进产品创新研发,三是着力渠道建设和市场研究,保持与老客户的联系不中断,跟踪新客户,为疫情后国际市场的压制性放量做好充分准备。

(二)开展产业链供应链“双保行动”,实现良性协同发展。

  开展保产业链修复、保供应链稳定“双保行动”。在防控措施到位的条件下,积极推进企业复工复产,重点关注在国际供应链中处于关键环节的生产企业;利用我国制造业体系门类全、配套完备的优势,联系和协同国内外行业协会、产业联盟、商协会等专业机构,通过原材料供应、物流运输、订单承接等多种方式加强区域企业对接,推动产业链、供应链平稳运行;针对省内产业链较为完备的优势产业,组织产业协同发展专场洽谈会;重点关注我省计划培育壮大的20条核心产业链,对产业链的受影响情况进行全面调研分析,疏通“堵点”,接上“断点”。

(三)建立涉外商事法律援助体系,减少企业法律纠纷损失。

  搭建“湖北商事法律援助服务平台”,提供在线法律咨询和疑难解答,提供合同风险排查、国际经贸摩擦预警和应对、知识产权保护等服务,接受涉外商事纠纷的调解、仲裁和诉讼代理等服务;为因疫情导致涉外商事法律纠纷的企业提供公益律师援助;政府设立专项法律援助基金,对企业因疫情导致的涉外商事法律咨询、调解、诉讼、仲裁等提供补贴;提供商事法律相关业务和专业知识培训。

(四)帮助企业拓展在线业务,积极开展“后疫情”布局。

  鼓励企业开展跨境电商业务,对企业入驻线上平台、线上推广提供资金支持;对接中国制造网推广基金,筛选省内部分企业参加“先推广、后付费”活动;推动省内有海外仓租赁需求的出口企业与省内有自营海外仓资源的企业对接,组织供需对接会;组织针对东南亚、中南美洲、中东海湾六国等电商蓝海市场的开拓说明会;对省内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营商环境开展调研,提出改善建议;对在线展会进行摸排调研,筛选出一批信誉度高、产业对口、组织有序的在线展会,积极组织省内企业参展,为参展企业提供补贴;联络境外合作机构,举办符合我省产业情况的国际性在线展会、线上对接洽谈会;举办线上线下培训,推广网络直播、空中发布会、云订货会等多种形式,开展“拥抱云端”活动,帮助外经贸企业建立线上展示平台,提高企业线上营销水平。

(五)增进企业对扶持政策的理解和运用,充分释放政策红利。

  收集整理国家各部委、省政府及省内相关部门出台的各项扶持优惠政策,编制政策指南手册并通过多种方式向全省外经贸企业发放;采取线上培训、网络直播等方式宣讲政策;根据不同产业的特殊情况进行产业政策对接;采取“一企一策”的形式对关键企业进行精准扶助;通过我会官网、微信公众号等及时发布各类动态信息。帮助企业把握形势,科学决策,用好政策,有的放矢,确保各项优惠扶持政策及时落实到位。

(六)加快企业数字化转型进程,赋能企业跨越式发展。

  指导企业结合自身业务特点,与5G、工业互联网等数字化服务提供商合作,通过连接企业生产、仓储、产品、供应商、客户等信息,优化要素资源的配置,拓展线上服务,提升企业管理信息化水平。分别针对企业负责人和数字化人才举办专场培训,提高管理层思想认识,缓解数字化人才短缺问题;在省内筛选出一批技术力量强、服务效果好的数字化服务商、优秀数字化产品和服务,在省内进行推广;组织省内企业数字化转型解决方案对接洽谈会。

(七)优化营商环境建设,提振内外信心。

  与外国驻鄂总领事馆、外国驻鄂商协会及经贸促进机构建立沟通联络机制,及时收集关于优化营商环境的意见和建议;举办全省外国驻汉机构商会及企业视频交流会,听取复工复产困难和建议,并向有关部门反馈,做好工商代言;通过湖北省国际商会海外分会、友好城市、各国合作伙伴及多种渠道对外发声,宣传中国抗疫经验和成果以及湖北抗疫结束后人民生活、社会经济、行业生产恢复情况,提振境外对湖北投资环境和未来发展的信心。

(八)抢抓医药防护产业发展机遇,积极化危为机。

  在做好全省疫情防控工作的前提下,多渠道推动湖北医用防护用品出口,满足国际市场紧急需求。利用申请创建全国医用防护物资生产示范区和国家应急储备基地时机,抢抓湖北医药防护产业发展机遇,联合相关部门共同举办医药防护产业博览会,展示国内外生物医药、智慧康养、医疗器械、防护物资等产品,举办高端论坛,邀请业内知名专家、重点企业、行业协会、援鄂医疗队员等各界嘉宾参会,发布行业前沿信息,共话行业发展。